9月楼市“热闹”起来了!瓷砖市场还有机会回暖吗?

要说最近哪个行业最热闹?当属房地产行业。“降房贷利率”+“认房不认贷”两个法器的祭出,收获了全行业一片欢呼。

先说第一个法器,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。

8月31日,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《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》和《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》。

随后,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、邮储银行在公众号上对存量房贷利率部分调整细节进行回应,涉及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范围、调整方式、申请渠道、申请时间、首套房认定等方面。

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该政策的出台,对于房地产市场、银行和购房者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,确实是刺激楼市的一记狠招。

再说第二个法器,“认房不认贷”大潮。

8月30日,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《关于优化我市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》,打响了一线城市“认房不认贷”政策第一枪。同日晚间,深圳住建局亦发文宣布自8月31日起执行“认房不认贷”政策。

9月1日,北京市四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优化我市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》;同日,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优化我市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》;京沪二地宣告自9月1日起执行购买首套房贷款“认房不用认贷”政策措施。

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四地均明确:居民家庭(包括借款人、配偶及未成年子女)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,家庭成员在当地名下无成套住房的,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,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。

这也意味着,全国4大一线城市已经全部官宣执行“认房不认贷”政策。随后快速响应推出新政的城市还有珠海、杭州、武汉、厦门等地,掀起了一波“认房不认贷”大潮,此前延迟购房计划的人再次跃跃欲试。

环顾四周,全都是鼓励刚需购房者快去买房的声音,朋友圈的房产销售人员更是直呼楼市“金九银十”或有望!

众所周知,建陶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唇齿相依,一荣俱荣,楼市再次“热闹”起来,是否意味着瓷砖市场也会回暖?

答案可能要让大多数陶瓷人失望了。

一方面,房地产行业的增长曲线和建陶行业的增长曲线并非同频。房地产行业快速增长时期,确实有不少陶企靠此吃了一波红利,但这波红利,实际上是来自人口和建设催生的需求。所以哪怕楼市有所起色,春风也不会马上吹到建陶行业。

另一方面,近几年房企的拿地情况实在过于惨淡。2022年上半年,TOP100房企的拿地总额为6594.7亿元,同比2021年下降了60%;2023年上半年,TOP100企业拿地总额5920亿元,同比又下降10.2%。要知道,真正需要用到瓷砖的,不是那些成功交易的精装房,而是拿地之后新建的楼盘。

总而言之,楼市这“泼天的富贵”暂时还落不到陶瓷人头上,与其等待救援,不如学会自救。

瓷砖厂家和经销商可以借助哪股东风为自己“续命”?中陶君理出以下五大思路,最后一个方法简单粗暴。

最后的红利:保交楼。

前段时间,蒙娜丽莎集团文化总监王力在陶瓷信息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《保交楼,陶瓷企业最后的红利》一文。他在文中表示:陶瓷市场的景气指数虽有滞后,却基本上延续了楼市的成交轨迹。伴随着保交楼的边际效应,楼市带给瓷砖市场的红利同样会越来越小,而这也许是楼市带给陶瓷市场最后的一波红利。

最后的蓝海:旧改。

7月18日,商务部等13个部门发布的《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》,明确提出了“支持旧房装修”。居然之家董事长兼CEO汪林朋表示,居住中的住房有改造需求的大有人在,一旦这个市场被激活,那将是一个比交易后装修的住房更大的市场。因此,不少人将旧改视为家居建材行业最后一片蓝海。

待解锁的地图:海外。

开年以来,大批陶瓷人走出国门,以大角鹿为首的瓷砖品牌纷纷到东南亚国家参加展会,开拓业务。相关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我国陶瓷砖出口合计23.63亿美元,同比增长30.28%。有的陶企则是干脆到海外投资建厂,其中科达的海外建材业务上半年便实现了19.07亿元的营收,赚得盆满钵满。对于勇于探索的陶瓷人来说,海外市场就是一块待解锁的地图。

全新的机遇:新媒体。

中陶君走访了解到,今年全国瓷砖市场可以用一个“冷”字形容,门店自然流量几乎枯竭,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和日益攀升的经营成本压得经销商“喘不过气”。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以“短平快”的形式吸引消费者注意力,打开了高效快捷的流量入口。新媒体的出现,在某种程度上为经销商创造了全新的获客渠道和商业增长空间,不失为一个新机遇。